現代人生活忙碌,很多人選擇養貓是為了方便。貓咪獨立自主、上廁所會用砂盆,不用出門散步也沒問題。
但這幾年做貓行為諮商改善時我發現,貓有一個特別容易讓人類覺得崩潰的缺點:那就是亂大小便。
幾乎每個養貓家庭都曾遇過貓咪亂便溺。有些貓咪小時候會用砂盆,長大卻莫名不再使用,或是以前長期用砂盆,卻突然無預警隨地上廁所,搞得爸媽一頭霧水:「為何他以前都乖乖用砂盆,現在卻突然亂大小便?」
今天我要列出四個常見原因,跟你分享貓咪為何突然亂大小便,萬一你也遇到同樣問題,只要跟著內文一一探索就能順利改善與排除問題!
為何貓咪以前都乖乖用砂盆,現在卻突然亂大小便?
亂便溺常見原因1:他身體不舒服!
每隻貓咪都是天生就會用砂盆上廁所,這是貓的天性、也是貓的堅持與偏好。如果你的貓原本會用砂盆,現在卻突然不用了,無論年紀大小,都應該先排除貓咪是不是生病了!在行為研究中,有非常多貓咪的生理病理問題會導致他們來不及、無法、或不願意使用砂盆,常見疾病如:急性膀胱炎、自發性膀胱炎、尿道阻塞、急性/慢性腎臟病、腸胃炎、便秘、骨刺、關節疼痛...等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醫生做檢查。
亂便溺常見原因2:他長大或變胖了!
在撫養人孩時,每個爸媽都知道要隨著孩子長大更換衣服和鞋子尺寸,大家也都知道如果變胖、衣服穿不下,就得買新衣。但有些人養小貓時用小砂盆,小貓長大後卻忘了換大砂盆,或者天天看貓咪「橫向發展」變胖,卻忘了擴建砂盆。這些狀況都會造成貓咪漸漸不願意在擁擠的盆內上廁所,或是雖然會用砂盆,屁股卻突出許多,尿尿或糞便就會落在砂盆外,被爸媽誤解為「亂大小便」。
在行為改善諮商中,常有爸媽問我砂盆多大才算足夠或寬敞,我認為要以使用者當事貓的身形做比較才準確。當貓咪踏進砂盆後,可以順暢轉圈、且身體或尾巴不會碰到盆壁就是最適合的砂盆尺寸。值得一提的是,很多人雖然買了大砂盆,卻把砂盆緊緊靠著牆角放,造成貓咪只有兩邊可以伸展、無法順利轉身,或者上廁所時臉要緊貼牆壁、屁股又必須突出砂盆外才擠得下,這些放置方法都會讓貓覺得廁所狹窄、不好使用喔!
亂便溺常見原因3:他忍無可忍了!
你家砂盆裡裝的是什麼貓砂呢?要說貓最在意的砂盆條件,最重要的就是「砂種」了!大部分突然亂大便、尿尿的貓咪,家中使用的砂種都不是礦砂。我常在直播、上課、演講或文章中一直不停提醒大家「貓咪最喜歡無味的礦砂」,不只是因為觸感,還有無味礦砂的氣味,但幾乎每一次都會有爸媽發問:「但他以前明明都沒問題,為何現在突然不喜歡?」其實答案很簡單,純粹就是他已經忍耐很久,現在「忍無可忍」了!
2017年曾有研究發現[1],貓咪用砂盆時有39種不同表達心情的行為,有些貓在不喜歡砂盆時還是會壓抑自己、乖乖使用砂盆,但會憋尿、減少上廁所次數。2018年的另一份研究也針對貓咪喜歡什麼貓砂實驗發現[2]:貓咪偏好質地細緻的砂種,而在所有「細沙」當中,「礦砂」幾乎是所有貓咪的首選,勝過其他種類的細砂。
而根據我的經驗統計,幾乎所有亂尿的貓咪都是因為爸媽用錯砂,常見引起貓咪亂尿的砂種有:豆腐砂、松木砂、玉米砂、「礦型」豆腐砂,甚至高粱砂、水晶砂,這些貓咪統統不喜歡!如果你家現在用的就是這些在貓咪眼中不合格的砂種,而你的貓一直以來都乖乖使用,現在才一次大爆發,就是他「忍無可忍」!
此外,如果貓咪不喜歡你選擇的貓砂,他也可能在上完廁所後不蓋砂。有些貓會在上完廁所後直接離開;有些貓會在上廁所時把四隻腳都踩在砂盆邊緣,不願意跨進砂盆裡,常把整盆砂翻倒;有些貓雖然會踩進去,但上完廁所會出現空氣蓋砂、撥地板/牆壁/盆邊等把腳底的砂刮乾淨的「洗手」動作,這些警訊都是在告訴你:他快受不了了!(延伸閱讀:貓上完廁所不蓋砂的四大原因!)
亂便溺常見原因4:他心理壓力大
在多貓家庭中,貓咪常會因為害怕衝突不用砂盆上廁所,改在沙發、衣櫃、浴缸、或床上大小便,我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幫助你 了解多貓家庭常見的亂尿原因,四大步驟教你有效改善! 如果貓咪害怕陌生人或陌生新事物,在去砂盆的必經之路又會遇到這些壓力源的話,他也可能因此想迴避,選擇在更安全私密的地方上廁所。其他常見的壓力還有:打雷、過年/跨年/婚喪喜慶放鞭炮、煙火、敲鑼打鼓等,都可能讓貓嚇到不敢上廁所,乾脆就地解決。
看完這四個原因以後,萬一遇到貓咪突然亂大小便,千萬不要覺得他是故意的,趕緊先看醫生、排除相關壓力,也可以同時參考我曾分享過的「貼心技巧主打星」完整攻略:自我檢測:你的貓真的喜歡他的砂盆嗎?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,別忘了分享給養貓的親友
或按這裡訂閱電子報,就能收到更多貓行為知識!
參考研究:
[1] McGowan et al.{x2C} “The Ins and Outs of the Litter Box.”
[2] Villeneuve-Beugnet and Beugnet{x2C} “Field Assessment of Cats’ Litter Box Substrate Preferences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