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咪飲食, 多貓家庭, 零恐懼訓練系列™, 人貓互動, 環境豐富
你聽過「貓咪社會化」嗎?
你了解什麼是貓咪社會化嗎?
記得剛開始接觸貓行為學時,雖然教科書有解釋,我還是常常覺得「貓咪社會化」是個很抽象的專有名詞。後來成為貓行為諮商師,也常聽到大家對貓咪社會化有各種不同的疑惑,很難從貓咪身上看到明確的樣子。因此在這篇文章裡,我想用比較生活化的方式解釋我認識的「貓咪社會化」,希望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貓咪。
什麼是貓咪社會化?
貓跟人一樣,都需要透過學習才能認識生活中的各種人事物,跟其他貓咪(同儕)、物種(例如狗狗)、和人類健康相處。只是每隻貓咪個性不同,基因、成長環境背景和過去經驗也不同,對事物感受都會非常不一樣,在行為學上我們就統稱這個學習過程為「貓咪社會化」。不只是貓跟貓之間的相處,學習遇到新的人、事、物時的應對能力也都會是「貓咪社會化」的一環。
貓咪應該何時開始社會化?
貓咪人生中的第一個「社會化時期」,也是最黃金的時段,應該要在16週之前。4個月前的小貓會跟著媽媽探索世界,接觸越多不同刺激、長大後個性就會越穩定、不容易慌張害怕;如果沒有這些經驗,貓對陌生事物就會特別敏感、容易恐懼,長大也比較不懂得跟人貓、甚至是其他物種互動。不過在社會化過程中,媽媽的反應也是影響小貓很深的參考指標:如果浪貓媽媽常常需要躲避危險,可能也會教小貓提高警覺、害怕人類。此外,如果社會化後的貓咪受過驚嚇或創傷,像是被人追捕、打罵、驅趕、長時間關籠親訓或醫療等等,也有可能影響社會化結果。
很多人可能想知道:如果領養時貓咪已經超過4個月,不確定有沒有媽媽帶著社會化,也錯過黃金社會化時期了,這些貓咪能不能社會化?在行為改善中,我確實發現雖然錯過黃金時期的貓咪會比較不懂得跟他貓相處、生活無法放鬆,但如果經過人類重新社會化,他們還是能進步不少喔!在這篇文章最後,我會跟你分享一些「重新社會化」的技巧。
社會化不只是貓跟貓相處,還包含對世界的認識
小貓社會化應該怎麼做?
如果你的貓還小,可以透過生活中不同的練習幫助他們接觸新的人事物。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貓咪社會化不只是讓小貓多接觸、常體驗而已,更重要的是:每一次體驗都要正向和開心!如果貓咪很害怕,或者無法按照自己的步調探索,反而會讓他們覺得恐慌、甚至留下創傷與陰影。
在零恐懼訓練(Fear Free)貓咪社會化指引中,有九個對人貓生活特別有幫助的實用練習,我想在這邊列出來給你參考:
1. 去獸醫院吃零食
疼痛會增強貓咪的恐懼與印象,因此最好是在小貓還不需要去醫院手術看病之前、不知道去醫院是要做什麼的時候,就開始帶他們去醫院吃零食,這樣就能一開始就把他們對醫院的印象定位成「去開趴踢的場所」,為打預防針或結紮做準備。
2. 找客人來家裡坐
從小多多接觸陌生人,可以讓貓咪長大以後比較不怕沒看過的人,出門也會冷靜一點。
3. 遠遠看小孩玩耍
小朋友通常動作、聲音都比較大,如果可以遠遠看,貓咪會很有安全感,如果貓咪能趴在小朋友碰不到的貓樹上更棒,習慣小朋友的動作和聲音後,未來碰到動作快、比較活潑的人才不會被嚇到。
4. 探索五個新物品
每一個物品對小貓來說都會充滿驚奇,如果可以讓他們用自己覺得舒適的步調大膽探索,以後小貓對任何改變都會能比較欣然接受。
5. 吃五種新的乾濕食
從小就習慣吃不同種類的食物可以幫助貓咪學習正確健康的飲食,預防「食物恐新症」。萬一有貓咪習慣吃的廠牌改配方,也才不會遇到貓咪挑食的狀況。
6. 練習喜歡外出籠
外出籠跟獸醫院一樣,最好都在小貓還沒生病或結紮前就先做「好的連結」,以後他們才不會把外出籠跟看醫生聯想在一起。外出籠可以拿來遊戲、睡覺、躲貓貓…搭配各種放鬆有趣的活動,在關鍵時刻,例如火災、地震、有緊急狀況時,你才能讓貓咪快速進入外出籠,趕緊帶離現場。
7. 練習自己吃藥丸
善用肉泥教貓咪自己把空膠囊吞下去,等他真的需要吃藥的時候,你就可以不用硬抓貓咪來塞藥,對人貓感情都是大加分!
8. 摸摸身體以後吃零食
習慣有身體觸摸的貓咪可以讓爸媽做很多照護,剪指甲、檢查身上有無腫瘤、擦腳洗澡按摩等等,也對人貓感情很有幫助喔!
9. 梳毛以後吃零食
沒接觸過梳子的貓咪,對於皮膚碰觸到梳子可能會有很強烈的感覺,記得搭配零食讓貓咪留下好印象,未來他才會喜歡梳毛,換毛季節時才不容易出現毛球症。
以上這9個練習可以幫助貓咪長大後冷靜出門看醫生,家裡有客人也比較不會害怕躲起來,不容易挑食,萬一生病會自己吃藥,對新事物、新食物的接受度也高,搬家、生活中有任何改變時,貓咪就不容易因為壓力過大而生病,我覺得非常實用喔!
把九宮格Bingo截圖起來,紀錄你們的練習!
如果做完這9個練習,你和貓咪都還有多餘的心力,可以參考更多進階的練習,像是:帶貓咪去朋友家、連續14週每天認識1個陌生人、習慣手拿東西的人(例如雨傘)、至少探索5種益智玩具、接觸不同的貓抓板材質、練習待在外出籠裡去兜風、體驗被毛巾蓋起來的感覺、認識健康友善、看到貓咪很冷靜的狗狗、體驗踩踩看三種以上不同材質的平面(橡膠、木頭、碎石、沙子、水泥、金屬)、認識拿拐杖、坐輪椅的人、體驗待在三層籠裡的感覺、聽聽看小小聲的煙火(用手機或電視控制音量播放)…
成貓可以重新社會化嗎?
貼心毛寶幾乎所有小老師在來我們家時,都已經超過社會化黃金期了,而且他們都各自有成長創傷,例如:看醫生很害怕、不喜歡給人摸、害怕新東西、長期只敢吃同一種食物(食物恐新症)等等。不過這些年從貓行為改善經驗中我發現:即使貓咪已經超過4個月的黃金社會化時期,如果刻意設計正向練習,成貓也能慢慢重新社會化!
錯過黃金時期還是可以重新社會化
成貓社會化可以這麼做
在幫成貓重新社會化之前,你可以先針對每個練習檢視:貓咪對這件事有陰影嗎?如果他只是從來沒經歷過所以會害怕嘗試,你可以讓貓咪用他們覺得舒服的腳步,慢慢認識新事物。如果他經歷過很可怕的經驗,已經留下深刻的陰影,那就得用「減敏」的方式讓貓咪慢慢克服恐懼,這兩種做法會有點不同。
用小貓社會化的第一個練習「去獸醫院吃零食」舉例來說:如果你的貓還不害怕看醫生,那麼跟小貓一樣練習「多去醫院吃零食」,他就能越來越喜歡看醫生;但如果貓咪已經極度害怕看醫生,你還常常帶貓去醫院吃零食,反而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壓力,這時就建議要反向操作:先減敏,找出看醫生之前、貓咪開始出現害怕反應的事物,從那裡開始慢慢練習才能幫他慢慢克服恐懼。
如果用「減敏」的方式調整練習,九個小貓的社會化練習可能就會變成這樣子:
1. 去獸醫院吃零食:如果貓咪看到外出籠就崩潰,那先練習不怕外出籠就好。
2. 找客人來家裡坐:如果貓咪聽到電鈴就崩潰,那先練習聽到小小聲的電鈴就好(可以用youtube找音效)。
3. 遠遠看小孩玩耍:如果貓咪完全無法接受小朋友,那先練習看安靜的成年人打電動就好。
4. 探索五個新物品:如果貓咪每次看到新東西就躲起來,那先練習家裡原有的擺設稍稍移動就好。
5. 吃五種新的乾濕食:如果貓咪只願意吃同一種食物,那先練習聞聞同口味、不同品牌的零食就好。
6. 練習喜歡外出籠:如果貓咪看到外出籠就崩潰,那先練習把外出籠拆解,習慣底盤就好。
7. 練習自己吃藥丸:如果貓咪很害怕吃藥,那先練習習慣餵藥器就好。
8. 摸摸身體以後吃零食:如果貓咪被摸身體就咬人,那先練習摸頭以後吃零食就好。
9. 梳毛以後吃零食:如果貓咪討厭梳毛,那先練習看到梳子以後吃零食就好。
只要記得,在做任何練習之前,都先檢視你的貓過去的經驗如何、他有哪些陰影,你就會知道應該從哪裡開始慢慢重新訓練,幫助成貓也順利重新社會化!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,別忘了分享給養貓的親友
或按這裡訂閱電子報,收到更多貓行為知識
參考資料: 零恐懼指引 https://www.fearfreehappyhomes.com/